稀土,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,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命脉所在,更是国家安全的核心保障。稀土提炼技术的积累,凝结了无数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,代表着我国在这项领域的独立自主。然而,近期印度却找上门来闹事。国内网络对此议论纷纷,有人调侃:“要饭还嫌碗脏,莫迪这波操作比拜登还双标!”
事由是,在美国对中国实施制裁的压力下,我国启动了反制措施,导致印度的稀土供应受到影响。印度的三大车企——塔塔、马鲁蒂铃木、马恒达——的高管纷纷挤进新德里商务部求援,纷纷跪地呼号:“如果再得不到中国的稀土,今年的生产线就得停工了!”“我们不得不放假,库存的订单也只得烂在手里!”
我们都知道,现代飞机、汽车等制造行业,尤其是电动汽车,离不开大量稀土。汽车的电机、气囊、车窗升降器等关键部件,都需要依赖稀土磁铁进行精确控制。印度每年大约进口700吨稀土或磁铁,其中90%以上来自中国,然而其库存却只够支撑到6月初,情况非常危急。
展开剩余72%更令人讽刺的是,印度虽然在地下埋藏着690万吨的稀土矿资源,排名全球第五,但由于提炼技术的严重落后,连最基础的矿物分离技术都掌握不住。印度喀拉拉邦的一个试验车间里,工程师们只能干瞪眼,看着无法启用的离心机,因为全球90%的相关技术专利都掌握在中国手中。
有网友戏谑道,印度“倒卖俄罗斯石油赚翻后,还想在稀土上投机”,仿佛印度已经习惯了“捡便宜”的做法。在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后,印度便大量购买打折的俄罗斯原油,然后通过精炼后转售给欧美,每天倒卖超35万桶,赚取120亿美元的差价,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“能源中转站”。印度在俄乌冲突中赚得盆满钵满,尝到了甜头,现在又准备把同样的套路用在中国的稀土上。
一方面,印度一边催促莫迪尽快向中国争取稀土供应配额,另一方面,印度商务部长皮尤什·戈亚尔则公然批评中国,说“中国的管控威胁到全球供应链,不值得信赖”。甚至连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都看不下去,直言:“印度在边境挑衅不断,竟然指望中国白白提供稀土?这完全是做梦!”
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,暴露了印度在索要稀土过程中的“三宗罪”:
1. “要饭还砸锅”:印度驻华大使深夜向中国递交求援函,然而转头却支持印度国内官员访问台湾,炒作“中国截流印度河水”的言论,既希望中国提供帮助,又在不断踩踏中国的红线。印度的做法,堪称典型的“两面三刀”。
2. 技术贫瘠却自信满满:莫迪政府曾试图将日本作为替代稀土供应的合作伙伴,但却忽视了日本80%的重稀土依赖中国。印度甚至不得不通过“拆旧手机回收稀土”这种荒诞手段来缓解稀土短缺,然而其每月回收的稀土数量仅为0.3吨,远远无法满足车企生产线的需求,实在是杯水车薪。
3. 盯上边境矿藏:中国勘探队在中印边境发现了超过1000公里的稀土矿带,估计储量与中国现有的稀土总量相当。因此,印度急于加强在边境的军事部署,甚至派遣“阵风”战机驻扎。然而,印度低估了中国的技术优势,尤其是中国的歼-16战机,其雷达探测能力远远超过了法国原装阵风,真要动手,印度反而会成为靶子。1962年的战争教训至今没有得到深刻反思,印度如果继续自高自大,恐怕会重蹈覆辙。
当莫迪一边手握G7的请柬,一边被印度本国车企逼到绝境,“爱国口号”无法填饱工人肚子;当印度一方面疯狂吸取俄罗斯石油的红利,另一方面又垂涎中国的稀土资源时,这场闹剧背后揭示了最残酷的现实:在大国博弈中,拥有矿产资源固然重要,但更关键的是拥有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。空有投机心态,而没有扎实的内功,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。
中国手握稀土这张王牌,的确能够对全球形成巨大的震慑力,但我们必须看清:对印度松一寸,他便会贪得无厌!我们可以提供帮助,但印度必须展现出诚意,拿技术、拿诚意,乃至核心利益来交换。如果妄想空手套白狼,那中国人绝不会答应!你怎么看待这一点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一直牛配资-国内股票加杠杆-股票配资查询平台-按月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